唐玄宗仅存的御笔真迹,台北故宫首次展出,这水平甩宋徽宗一大截!
摘要:李世民针对“王书”的宣扬和推崇,为唐朝书法发展,造就一个良好的开端,彼时书家技艺醇厚,用笔根正苗红,水平高妙,眼界开阔,这些强悍的书坛根基,间接造就书风的多元化。 图片...
李世民针对“王书”的宣扬和推崇,为唐朝书法发展,造就一个良好的开端,彼时书家技艺醇厚,用笔根正苗红,水平高妙,眼界开阔,这些强悍的书坛根基,间接造就书风的多元化。
图片
抛开初唐“王字”的秀逸之象,唐代还有2大风潮,影响后世千年,第一种就是武则天时期的“写经体”,多用小楷书写,绰约俊逸、典雅虚和,蕴含经书的萧散气息,没有常见小楷的枯燥、单调等问题。
图片
而且1900年藏经洞问世,挖出很多真迹,便于学习,如今深得青睐,至于第2种,虽然论就水平,远远胜过“写经体”,但是关注的学者不多,它就是“反叛”王羲之的雄健书风。
图片
后世普遍认为,丰腴之美的代表人物,乃是“亚圣”颜真卿,实际上,首推它的人是唐玄宗,唐窦《述书赋》曾记载:“开元应乾,神武聪明,风骨巨丽,碑版峥嵘;思如泉而吐凤,笔为海内吞鲸。”
图片
受到初唐影响,唐玄宗继承“王字”笔法,行笔精到自如,尽得古人质感,可是风格方面,他依据自身喜好,弘扬肥润、丰厚的意态,把篆隶、章草的拙质,与王羲之的灵活笔势结合,书法极具盛唐气息。
图片
我们欣赏仅存的御笔真迹——《鹡鸰颂》,字字蕴含帝王气象,开元七年(720)前后,宫内聚集一群鹡鸰,唐玄宗看到后,感怀曾经的兄弟情谊,遂提笔撰写此帖,共计337字。
图片
全卷使用行书,着墨浓厚,气力扎实,横画收笔时,如雁尾轻扬,竖钩转折处,则似铁戟沉沙,看似随意的墨色里面,暗藏着“轻入重敛”的精密控制。
结体亦是如此,玩起“危险的平衡术”,依据布白、笔画粗细等,造就险中求稳的妙趣,字字开放包容,一派富丽堂皇之象,这种气度和质感,普通人写不出。
图片
其实论就贡献,唐玄宗不输李世民,他对于雄健的推崇,造就颜真卿、徐浩等一批高手,增强艺术的多元化,影响深远,当然分析水平,此帖胜过宋徽宗、武则天等人,乃是罕见的“中华瑰宝”。
图片
目前真迹藏在台北故宫,2022年1月25日举办的“人气国宝展”,此帖首次公开展出,世人得见真容,我们可时常临摹,深化用笔气力,不再浮于表层,同时领会别样风格,拓宽思维,利于日后创新。
图片
经多方努力,我们对唐玄宗《鹡鸰颂》,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。
卷中字体极为清晰,墨色浓淡、笔法转变等细节,全都一览无余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